索引号: | 4311000012/2024-01880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一号文件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夯实农业基本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基本状况
1、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上半年,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5.15亿元,同比增长3.1%,位居全省第2位,比一季度前进2位。实现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服务业)产值21.37亿元,同比增长8.0%。全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为50.3%、6.2%、29.3%、5.8%、5.7% 。其中蔬菜和生猪产业仍是我市上半年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分别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 40.3 %、20.4 %。
2、粮油任务超额完成。全市播栽粮食735.06万亩,已完成年度任务。双季晚稻播种226.48万亩,移栽140.5万亩;落实“万百千”单产提升示范片1735个、83.68万亩。争取大豆单产提升中央项目6808万元(全省1.6亿元)。夏收油菜总产17.43万吨,同比增长8.2%。
3、经济作物稳步增长。蔬菜、茶叶、水果生产来势较好。上半年全市蔬菜累计播种面积为126.52万亩,同比增长2.2%;产量268.23万吨,同比增长3.6%。全市蔬菜基地新(扩)建1.94万亩、提质改造6.6万亩;新增支持我市蔬菜产业项目27个、1.25亿元;探索了果蔬拼装试点、港珠澳大桥新通道、绿通减免一查多用、出口集中申报、出口农食产品批次检验和农产品运输轻违免罚等六项改革举措;上半年出口果蔬货值71亿元,增长24.3%。茶叶、水果进行提质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茶叶、水果产量分别为14.25吨、13.76万吨,同比增长4.2 %、3.8 %。
4、养猪进入盈利区间。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396.3万头,同比减少1.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3个百分点。1-6月,全市生猪出栏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千克15.0元、15.7元、15.5元、15.8元、15.8元和18.4元,生猪价格在二季度逐步回暖。5月下旬生猪价格快速上涨,从5月20日的15.7元/千克,快速上涨到5月30日的17.1元/千克,到6月10日,生猪价格上涨到18.5元/千克,月度同比涨幅达到23.5%。按照120公斤标猪完全成本17.0元/千克计算,养殖生猪平均每头获利168元。由于生猪去产能、价格上涨,养殖户看好今年下半年行情,补栏积极性有所提升,带动仔猪价格快速上涨。预计三季度生猪市场供给偏紧,生猪价格可保持在8元/斤以上。我市养猪企业看好后期生猪行情,有意增产,预计全年生猪可实现出栏数和产值“双增长”。
5、牛羊家禽出栏量有所下降,价格均呈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我市牛羊去产能,出栏量有所下降。牛、羊分别出栏14.88万头、37.21万只,同比增长-3.9%、-11.8%。由于国内牛羊消费不旺,产量仍然供大于求,以及低价进口牛羊肉的影响,二季度牛、羊出栏均价与猪价呈现结构性分化,其价格分别为13.71元/斤、15.95元/斤,价格跌至历史低位。预计今年内国内牛肉供给过剩的局面将难改变,三季度牛价格仍在低位徘徊。预计下半年羊价因供需改善和秋冬消费旺季的到来,将上涨。家禽因供给过剩,上半年出笼3341.02万羽,同比增长-3.8%。二季度禽类价格有所下跌,活鸡均价为6.07元/斤;二季度鸡蛋价格呈现出“N”字形走势,均价在3.42-4.46元/斤,蛋鸡养殖总体处于亏损状态。
(六)渔业生产保供有力。上半年,全市渔业起水13.07万吨,同比增长3.1%。二季度,水产品价格稳定,波动不大,其中草鱼塘口均价为5.7元/斤。因二季度的强降水天气对湘北等水产品主产区造成了影响,预计三季度四大家鱼价格有所上涨,我市因受灾少产量稳定。
二、主要问题
1、畜禽产能下行压力较大。去年以来,生猪养殖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亏损,融资难度加大,众多养殖户现金流出现短缺,不少养殖户尤其是中小型养殖户被迫退出养殖或者缩减养殖规模,栏舍利用率降低。5月以来,生猪出栏价格虽有上涨,但无法迅速弥补产能缺口。同时,国家对畜禽养殖的环保要求提高,监管措施加强,畜禽规模化养殖的环保准入门槛较高。预计三季度畜禽出栏同比仍呈下降趋势,仍是制约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2、水产养殖增长动能不足。全市原有136家牛蛙养殖场,但对标环保督查要求,预计仅有不足10家牛蛙养殖场整治后能够达标,其余均需关停后进一步整改,对牛蛙产量造成极大影响。同时,工厂化设施渔业规模不够,虽有工厂化设施渔业主体33家,但1万平米以上规模养殖主体仅有3家。2023年全市工厂化养殖总产量1400吨,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0.68%,占比很低,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新兴增长点。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全市蔬菜总面积中,标准蔬菜种植面积不足15%,能灌能排旱涝保收面积只占20%,大部分需要靠天吃饭。设施栽培面积仅占总播种面积的2.8%,大部分基地距田园化、标准化要求差距较大。
三、工作建议
(一)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蔬安全。着力稳面积、稳产量,抓好晚稻生产,支持发展旱杂粮生产,确保全面完成省定粮油面积、产量任务。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730 万亩以上,粮食产量 300万吨以上。实现全年蔬菜生产总产量680万吨。落实落细《推进蔬菜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十条措施》,每个县市区打造1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提质改造示范点。抓紧“两个基地”认定工作,力争下半年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基地39家;新增备案基地21家。同时,聚焦四大企业和两大平台,加快往年资金拨付,争取更多项目政策支持,积极探索项目奖补资金作为质押担保授信方式解决融资难题,确保实现全年蔬菜出口货值150亿元。
(二)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基地,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兼并、租赁、合股等形式与中小规模养殖场开展合作经营,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开展生产、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产品拓展,示范推广冷鲜肉制品、腊肉等腌腊制品、酱卤肉制品、预制菜等。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新型主体。加强基地建设,开发一批适度规模、标准统一的优势农业产区;突出企业带动,培育一批领军型、旗舰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品牌引领,创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抓好园区建设,建设一批功能配套、集群度高的农业产业园区。
(三)强化要素保障,提高农业效益。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建议各类职业学校开办种植等专业,结合农民工自身特长,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培训,培育种养等实用技术人才,缓解农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实施培训工作,开展技术交流,实行岗位培训。二是做好信息服务。因信息不对称、信息缺失、信息滞后造成农作物受灾加重、农产品滞销、效益下降等情况依然不少,给农民带来不小损失。为此,各部门要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提供市场价格、病虫害、动物疫情等信息,使广大农户能有效规避种植、养殖等风险。三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的土地流转,有利于适度规模种植,有利于提高种粮效益,有效减少耕地抛荒现象。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同时,做好我市土地流转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指导县市区土地流转供需双方信息及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发布,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