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4311000012/2023-01329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市场主体倍增初见成效,全市“四上”单位全年实现净增,对我市全年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 基本情况
(一)在库情况
2022年,全市在库“四上”单位 2845个,排全省第8位。一是分行业情况。规模以上工业1209家,有资质的建筑业199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638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192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28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25家。二是分县市区情况。在库单位数量排在前三的县市区分别为冷水滩区(含永州经开区,下同)470家、祁阳市356家、零陵区304家(县市区情况详见下表)。
永州市分县市区“四上”单位情况一览表 |
|||||||
2022年(含年度) |
|||||||
单位:个 |
|||||||
县市区 |
“四上”单位合计 |
专 业 |
|||||
规模以上工业 |
有资质的建筑业 |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 |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
规模以上服务业 |
||
永州市 |
2845 |
1209 |
199 |
638 |
192 |
282 |
325 |
零陵区 |
304 |
110 |
36 |
85 |
12 |
25 |
36 |
冷水滩区 |
470 |
208 |
53 |
94 |
28 |
41 |
46 |
祁阳市 |
356 |
182 |
24 |
69 |
20 |
34 |
27 |
东安县 |
254 |
76 |
13 |
59 |
29 |
43 |
34 |
双牌县 |
144 |
68 |
11 |
29 |
10 |
12 |
14 |
道县 |
261 |
130 |
11 |
61 |
16 |
16 |
27 |
江永县 |
150 |
57 |
5 |
51 |
10 |
17 |
10 |
宁远县 |
295 |
112 |
18 |
53 |
25 |
39 |
48 |
蓝山县 |
221 |
92 |
9 |
49 |
19 |
18 |
34 |
新田县 |
138 |
57 |
12 |
29 |
6 |
11 |
23 |
江华县 |
252 |
117 |
7 |
59 |
17 |
26 |
26 |
(二)新增情况
2022年全市累计新增“四上”单位414家,在全省排第8。一是分行业新增情况。规模以上工业新增145家,有资质的建筑业新增28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新增120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新增57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新增3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56家。二是分县市区情况。新增单位排前三的县市区分别为冷水滩区70家、江华县45家、祁阳市44家(县市区情况详见下表)。
永州市分县市区“四上”单位新增情况一览表 |
|||||||
2022年(含年度) 单位:个 |
|||||||
|
|
||||||
“四上”调查单位新增数 |
“四上”调查单位分专业 |
||||||
规模以上工业 |
有资质的建筑业 |
限额以上批零 |
限额以上住餐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
规模以上服务业 |
||
总 计 |
414 |
145 |
28 |
93 |
57 |
35 |
56 |
零陵区 |
39 |
11 |
7 |
12 |
1 |
3 |
5 |
冷水滩区 |
70 |
38 |
8 |
8 |
5 |
5 |
6 |
祁阳市 |
44 |
17 |
2 |
11 |
5 |
1 |
8 |
东安县 |
33 |
5 |
2 |
7 |
10 |
2 |
7 |
双牌县 |
24 |
10 |
1 |
5 |
5 |
0 |
3 |
道县 |
35 |
17 |
1 |
3 |
7 |
3 |
4 |
江永县 |
21 |
7 |
0 |
9 |
3 |
0 |
2 |
宁远县 |
38 |
8 |
2 |
4 |
10 |
8 |
6 |
蓝山县 |
40 |
11 |
1 |
5 |
7 |
8 |
8 |
新田县 |
25 |
10 |
2 |
7 |
1 |
1 |
4 |
江华县 |
45 |
11 |
2 |
22 |
3 |
4 |
3 |
(三)退出情况
2022年,全市“四上”单位共退出126家,排全省第7。一是分行业退出情况。规模以上工业退出9家,有资质的建筑业退出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退出40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退出15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退出4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退出13家。二是分县市区情况。退出单位排前三的县市区分别为宁远县25家、冷水滩区17家、东安县14家、零陵区14家(并列,县市区情况详见下表)。
永州市分县市区“四上”单位退出情况一览表 |
|||||||
2022年(含年度) 单位:个 |
|||||||
|
|
||||||
“四上”单位退库数 |
分专业 |
||||||
规模以上工业 |
有资质的建筑业 |
限额以上批零 |
限额以上住餐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
规模以上服务业 |
||
总 计 |
126 |
9 |
1 |
40 |
15 |
48 |
13 |
零陵区 |
14 |
0 |
0 |
2 |
1 |
11 |
0 |
冷水滩区 |
17 |
0 |
1 |
2 |
0 |
14 |
0 |
祁阳市 |
8 |
1 |
0 |
5 |
1 |
0 |
1 |
东安县 |
14 |
0 |
0 |
4 |
5 |
3 |
2 |
双牌县 |
9 |
3 |
0 |
1 |
0 |
2 |
3 |
道县 |
12 |
1 |
0 |
2 |
1 |
6 |
2 |
江永县 |
3 |
0 |
0 |
3 |
0 |
0 |
0 |
宁远县 |
25 |
2 |
0 |
8 |
3 |
12 |
0 |
蓝山县 |
6 |
1 |
0 |
1 |
0 |
0 |
4 |
新田县 |
9 |
0 |
0 |
6 |
2 |
0 |
1 |
江华县 |
9 |
1 |
0 |
6 |
2 |
0 |
0 |
(四)净增情况
2022年,全市净增“四上”单位288家,排全省第8位。一是分行业情况。规模工业净增136家,有资质的建筑业净增27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净增53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净增42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净减少1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净增43家。二是分县市区情况。四上单位净增情况排前三的县市区分别为冷水滩区53家、江华县36家、祁阳市36家(并列)、蓝山县34家(县市区情况详见下表)。
永州市分县市区“四上”单位本年净增情况一览表 |
|||||||
2022年(含年度) 单位:个 |
|||||||
|
|
||||||
“四上”单位新增数 |
分专业 |
||||||
规模以上工业 |
有资质的建筑业 |
限额以上批零 |
限额以上住餐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
规模以上服务业 |
||
总 计 |
288 |
136 |
27 |
53 |
42 |
-13 |
43 |
零陵区 |
25 |
11 |
7 |
10 |
0 |
-8 |
5 |
冷水滩区 |
53 |
38 |
7 |
6 |
5 |
-9 |
6 |
祁阳市 |
36 |
16 |
2 |
6 |
4 |
1 |
7 |
东安县 |
19 |
5 |
2 |
3 |
5 |
-1 |
5 |
双牌县 |
15 |
7 |
1 |
4 |
5 |
-2 |
0 |
道县 |
23 |
16 |
1 |
1 |
6 |
-3 |
2 |
江永县 |
18 |
7 |
0 |
6 |
3 |
0 |
2 |
宁远县 |
13 |
6 |
2 |
-4 |
7 |
-4 |
6 |
蓝山县 |
34 |
10 |
1 |
4 |
7 |
8 |
4 |
新田县 |
16 |
10 |
2 |
1 |
-1 |
1 |
3 |
江华县 |
36 |
10 |
2 |
16 |
1 |
4 |
3 |
二、存在问题
(一)“四上”单位总量偏少
一是永州分量有待提高。2022年,全省“四上”单位51832家,永州2845家,占比5.5%,其中规模工业占比6.1%,有资质的建筑业占比4.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占比5.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占比5.9%,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占比6.0%,规模以上服务业占比3.8%,全省四上单位的“永州分量”有待提升,规模以上服务业占比未过“4”、有资质的建筑业占比未过“5”,其余行业占比均在5-6之间。二是和兄弟市州比不占优势。四上单位总量与兄弟市州相比不占优势,比同类市州邵阳少1932家,比益阳多225家,在同类市州排第二。其中,规模工业比邵阳少756家,比益阳少230家;有资质建筑业比邵阳少110家,比益阳多8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比少邵阳少541家,比益阳多90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比邵阳少106家,比益阳多81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比邵阳少52家,比益阳多7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邵阳少367家,比益阳多163家。上述数据显示,我市四上分行业单位总量均少于邵阳,尤其是反映城市发展最重要指标之一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同时少于邵阳、益阳。
(二)房地产行业进入严寒期
由于疫情、居民预期收入等因素影响,房地产销售低迷,房地产企业资金极其紧张,个别楼盘停工停产,全市房地产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严寒期,2022年共退出房地产企业48家,排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市,全年净减少13家,排全省第二,也仅次于长沙市,处于入不敷出状态。房地产行业走势低迷根源一是产能严重过剩。我市非人口净流入城市,但近年城市不断扩张,开发了大量房地产项目,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锐减,住房改善需求不断萎缩,二手房无人接盘,产能严重过剩。二是价格脱离实际。前几年永州房地产市场不管是拿地价格还是销售价格都偏高,当价格偏离经济规律时,市场断崖式回落,进而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关停歇业、破产关闭,退库企业随之大幅增加。
(三)单位稳定性不强
主要表现为“四上”单位在库时间不长,存在“快进快出”现象,数据显示:2021年入库的290家单位中,有1家已不在库;2020年入库433家单位中,有45家已不在库,;2019年入库的396家单位中,有18家已不在库。2019年-2021年新增四上单位已退库64家,甚至有个别单位“当年进、当年退”,新进退出比为5.7%,意味着每新增100家四上单位中就有近6家目前已流失。
三、意见建议
(一)积极培育扩增量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市场主体、“四上”单位对全市经济总量、速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重要意义,要有“先入库、再有数”意识,继续发挥统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协调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针对有潜力的“准四上”单位建立培育名录库,实行精准服务和监测,对接近升规入库单位在用地、用工、用能、扩产能等方面重点帮扶,并在入库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或行业内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入统积极性,确保达规一家,入统一家,从而全面客观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做优服务稳存量
已在库“四上”单位是全市稳经济增长的源头活水,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跟踪服务,重点落实中央、省、市惠企的一揽子政策,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分门别类开展精准纾困解难,用心用情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引导企业做大做优,维护好全市“四上”单位保有量。此外,对停歇业单位要重点关注、重点帮扶,助力企业走出困境,重上规模、再次入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其应有贡献。
(三)产业升级优结构
产业兴则百业兴,永州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产业、在人才,一方面正确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更多企业转型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全力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明确我市发展定位,通过差异化发展,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将优势产品、龙头产品作为产业升级的重点,注重产品品牌效应,以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作为突破口,最终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生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